职业经理人都有哪些共性素质?
日期:2022-04-27 浏览

第一,内心强大,过硬的心理素质。

李鸿章被称为晚清的“补锅匠”,督办洋务运动,建立北洋水师,可谓是公忠为国。他的老师曾国藩讲过“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,总是无益,必须躬自入局,挺膺负责,乃有成事之可冀。”李鸿章对此是很以为然并身体力行。

区别于一般的员工——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能推就推、能不干就不干,实在推不脱就干自己能做的、做过的事情。他们宁愿简单的重复——最好闭着眼睛也能做的,绝不愿离开已经建立的“舒适圈”去挑战一下——直到下岗。

吴军老师在《见识》中分析工作和职业的不同,说工作是公司给你的任务,而职业是你自己的发展规划。且不说你应该服从契约精神完成工作,对于那些不是你工作职责或者无利可图、但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帮助的难事、大事、新鲜事,就应该抢着干。

什么是“躬自入局,挺膺负责”?就是服务于自己人生目标的积极进取,就是敢于担当,善于担当。管理者要在战斗中成长、实践中进步,必须要有一颗强大的、摔不碎的心,坚持奔跑、不怕跌倒。

第二,自信,有时候表现得专断。


有一次开会,领导的思路确实有点问题,会场上也有人提出来了。但领导就是不马上承认,确实也调整了,但绝不说自己错了。看起来是领导爱面子、虚荣心强,但试想,如果他当着那么多下属低头认错,以后他的权威性还有那么大吗?

人们不会追随一个自我怀疑(自我否定)的领导。我见过的管理者,大多数人都很自信,往往都是“乾纲独断”般的专行。我们听了很多关于虚怀若谷、礼贤下士的论调,但真的放到充满利益的经济活动中,放在你死我活的市场拼杀中,这样行得通吗?恐怕要打个问号。

我们要的是执行力,要的是快速决策的效率——哪怕在执行过程中去调整,也比没有决策要好。所以,我认为企业中需要管理者坚决果断而不是谦逊有礼。管理者要成为“好人(个人品行)”但不能当“好人(职业角色)”。

第三,独立,掌握核心资源。


知识和人脉就是核心资源,知识主要是企业内部形成的生产力的关键要素,人脉是保障企业高效运行的企业外部关键因素。

职业经理人也分专家型的、纯管理型的。有一种说法,管理者要推动组织向前发展,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,让员工成长,就是要站在队伍的身后往前推。而我认为恰恰相反,管理者就应该是组织的带头人,必须要站在队伍的前头,并且要掌握前沿的专业知识。

同样的,管理者要想带好队伍,必须将组织运行中形成的核心社会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——人脉就是这样的核心资源。我们经常说,组织的效率、利益80%在外部,组织的成本80%在内部,所以我们要向外求,求的是什么,就是能帮助解决问题、获取利润的资源。而这些资源全都掌握在具体的人身上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,必须掌握对应职能职责里,能帮助自己问题解决的外部资源,这些资源可以由下属使用,但不能被下属掌握。


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修行和积累的过程,并且成长是终身的——就像职业是一生的规划,而工作则是一个个片断一样。职业经理人要把当前的工作与终身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,才能“以终为始”——心中明白五年、十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今天的予取予舍就很好选择了。 


快速入职
隐私保护
薪资透明
信息可靠
手机找工作

招聘专场 关闭

招聘专场

应届生 家政保洁/安保酒店/旅游人事/行政/后勤销售客服物流/仓储计算机/互联网/通信 政府招聘

用户注册

兼职发布

政府岗位

手机找工作

地图找工作